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大众网
王亮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王亮 通讯员 刘建彬 崔玉洁 烟台报道
12月14日,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自贸区国际人才港)成立三周年。
它名叫“园”,主体是一座楼,却成为全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高地。它名叫“港”,已然成为一处人力资源的蓄水池、人才流动的停靠港。三年前,楼宇还是空荡荡;三年后,已入驻企业40余家,年纳税过亿元,并相继拿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业园称号。
它一定做对了什么。带着疑问,“观烟台”实地调研。
做对了招商
人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自贸区烟台片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坐落于黄渤海新区,是全国首家以自贸命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7年开建,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6万平方米。 仅用三年时间,产业园大楼里已经住满了企业,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产业园在招商过程中,注重结合新区和烟台的产业需求,注重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优势,注重差异化、国际化、开放式理念。
他们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在新区有业务的,邀请来开办分公司;暂时不具备条件的,探索“柔性引进”,提供免费办公工位,引入其高端服务和先进理念。 同时,引导扶持有成长性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既扎根烟台,又积极走出去,到全国全球去开设分公司。 目前园区已吸引了40多家知名机构入驻,其中有央企中智人力,行业头部企业红海人力、和君咨询,山东省首家韩商独资人力企业伯善公司,更有本土成长起来的众腾、达能、大华、运通等。
这些“入园”“入港”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业务既交叉互补,又差异化错位,涵盖人才招聘、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咨询、猎头、教育培训、互联网科技等人力资源全产业链。同时,还吸纳法律、财务、教育、协会商会等上下游机构,进一步延链补链。 截至2022年底,产业园累计实现营收50亿元,纳税1.7亿元,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超过40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3700余家,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跨越的生动局面。
做好了服务
谈到园区服务,众腾人力总裁王腾深有感触:“园区给我们入驻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店小二式服务”。
最让王腾印象深刻的是,兑现扶持资金时,黄渤海新区人社局和产业园尽量从快从简,从不拖泥带水,展现了良好的政府服务形象和营商环境。
围绕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区出台14条高含金量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三年来已累计发放财政扶持资金1500万元,众多企业得到了政府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的扶持。
对于入驻企业,产业园实施“1+N”全周期跟踪服务制度,解决企业困难和需求。
大华人力总经理吴小香对产业园的服务非常赞赏,他总结了园区对企业服务的四个“送”:一送政策,二送服务,三送业务,四送本领。 吴小香分开解读说,送政策体现在一系列扶持政策兑现和落实上。送服务重在细节,在服务保障上让入驻企业很舒服很暖心。送业务是指在用工企业和入驻企业之间通过一系列供需对接会搭起业务的桥梁;组织参加展会、论坛等活动,让企业和外地同行交流;组织园内企业进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些举措都给了入园企业很好的帮助。送本领是说园区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和内部公益课,促进从业人员见识和服务技能的提高,很有成效。
做优了生态
只靠优惠政策和暖心服务,显然是不够的。所有的企业来烟台、进园区,是要赚钱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好的机会,好的配套产业。
生态,才是关键。
黄渤海新区以经济立区,是烟台经济龙头,发展机会多。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产业基础雄厚,催生孕育出巨大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市场。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新区本土企业的互相认可,是最近不到20年的事。从最早帮助富士康、LG等企业代理招工,到后来劳务派遣、生产线外包;从高端人才猎聘,到HR战略咨询,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对行业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嵌入越来越紧密。
达能人力总经理徐伽俊回忆说,在2005年之前,很多企业还不知道人力资源服务是什么概念,他们有自己的人资部门,为什么还要和外面公司合作?后来,一些用工量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了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性。
而如今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业务覆盖面已经非常广了。 生产线外包、岗位外包、中高端人才猎聘、企业管理咨询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使用。有了这些人力资源专业机构的助力,企业主体有了更多的精力专攻主业,成本更可控,风险降低。
新区发达的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与人力资源企业形成了很好的共生共赢关系。
达能人力有一个业务板块叫焊接技术外包,专门承接一些企业的焊接工序。达能的人员队伍更专业,上手更快;而甲方企业不用再担心员工的培训、淡旺季的人员安置等问题,而是专心致力于更关键核心业务、搞科研、跑市场。双方细化分工,协同发展。
这正是产业生态圈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共享时代的特有经济现象,契合了中央提出的“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要求。
企业:乘风为起
三年来,一家家人力资源企业,在这里拔节向上,茁壮成长—— 伯善咨询:山东省首家韩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众腾人力(鲸才集团):黄渤海新区本土企业,是目前产业园内最大企业。在上海设立全球运营中心,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在烟台,形成“三总部”运营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和日本东京等地成立了40多家分子公司。2022年完成营收13余亿元,纳税4千余万元。2023年,公司开启“众腾”到“鲸才”的品牌迭代,开始向行业互联网平台的方向迈进。
达能人力:烟台本土企业,成立于2008年。产业园的落成,吸引达能来到了开发区。达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将“哲学”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开展。2022年营收达5.45亿元。现为烟台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会长单位。
大华人力:黄渤海新区本土企业,成立于2008年。服务客户覆盖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公共事业(水电气)、金融服务、学前教育、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和致众成:来自北京,聚焦于HR共享模式转型,致力于通过塑造人力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成长。2011年就为烟台欣和集团建设并托管运营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产业园成立后,和致众成入驻成立烟台分公司。
园区内还有劳达、德衡、和源众智(和君)、运通、红海鸿运、欢赢、君博、明锐、启明星、三益、文泰教育、智元、澜亭等众多优秀企业。 这是一个大平台,许多资源在这里融汇共享。王腾说,产业园吸引了很多业界精英人士和外省市政府官员,众腾借此机会结交了很多人,借势走出去开办分公司,把业务做到了全国全球。 这是一个强磁场。一园之内,聚集了40多家企业;而在整个黄渤海新区,有多达300家人力资源企业。
园区:乘势而上
人力资源服务,原本是一个为其他产业配套的服务行业,但自贸烟台的这个园,却把这个配套行业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并形成了链条、形成了集群,年纳税超过了亿元。 这样产值的服务业园区,在整个烟台是不多见的。 明年起,业达经发集团旗下的业达国际人才集团签约成为产业园运营服务商。
业达国际人才集团副总经理迟少丽表示,“作为区属国企,我们将充分彰显国企担当,发挥国企运营优势,为入驻园区企业升级服务,打造2.0版新园区。”
他们初步规划,明年的园区运营服务将实施“一二三百”系统工程:“一”是形成一项“园区与产业协同”创新,对上对外推广叫响、向深向实落地实践,为自贸烟台的人才招引和人力资源发展探索路径;“二”是打造2.0版新园区,在现在规模基础上实现产业园营收再造、税收再造、服务跃升、品牌跃升;“三”是围绕服务体系化、品牌化,推出实施三大服务品牌,即“园区议事”“企业助飞”和“幸福盲盒”;“百”是指以打造百亿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目标,持续推动行业快速突破发展,为新区贡献新的特色产业集群。
初审编辑:张婷婷
责任编辑: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