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大众网
手机查看
大众网 报道
山东政法学院坚持需求导向、分类培养,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统筹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培育。
山东政法学院始终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精心选择建设基础深厚、合作前景广阔、行业代表性强的行(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持续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促进法律实践成果产出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截至目前,该校已经在法律实务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300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5个,涵盖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多类型法律实务部门,优质、充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了研究生以小规模、多布点、分阶段的方式深入实践,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统一,校内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操作的统一。
党建铸魂,夯实协同育人基础盘
学校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署“党建共建协议”,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构筑党建育人新阵地,牢牢夯实协同育人基础盘,持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育人育才新效能,奋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双方共同推进党组织建设,包括共抓队伍、共谋提高、共谋发展,共享党建信息,轮流组织党建交流会,开展“同上一堂课,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同组织主题党日”等活动,提高双方党组织建设水平,共同探索党建共建新经验。近日,山政研究生师生与德州市委政法委、平原县委政法委在平原联合开展“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平台聚力,共育政校行企新动能
山东政法学院依托行业、企业社会资源支持,积极探索新时代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共同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建立适应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新机制。面向地方立法、司法实务、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行业、领域,依托政府机关、法院、检察院、律所等主体,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站,实行“专业+行业”双导师制度,校内外导师共同合作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共同参与研究生专业实践、选题开题、科学研究、论文指导等培养环节,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优势。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政校行企”一体化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式改革,提高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制定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定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动态评估检查,遴选校级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推动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育才赋能,构筑产教融合新范式
山东政法学院对标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过程管理和指导,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导专家组”,定期深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交流、督导,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细化研究生考核评价指标、设立优秀联合培养研究生奖学金及行业导师奖励金等举措,推进研究生全流程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都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考核要求。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采取“两阶段-双导师”制度,“两阶段”模式即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常研究生前一年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校与基地双方联合制定培养计划,把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相结合。“双导师”模式即学校为每位实习的研究生均配置了理论指导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双导师均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实践实习和学位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以理论带动实践实习,以实践深化理论认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各类行业奖学金,例如北京金诚同达(济南)律师事务所设立“金诚同达法律实践奖学金”、京师(济南)律师事务所设立“京师研究生奖学金”、上海段和段(济南)律师事务所设立“段和段法考奖学金”等用以奖励在学习实践中表现优异的研究生。
山东政法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和培养机制,将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道德需求因素纳入教育链,通过实现产教融合、强化行业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走出了一条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的特色研究生联合培养新道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