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孩子过度消费应先矫正家长的消费观

2018-10-19 14:31:31 来源: 鲁网 作者: 朱雀丹心

  十年寒窗苦,一朝卸重负。高考落幕,孩子们经过3个月的休整将踏上新的征途。这3个月的“空窗期”,孩子们成了暑期消费的主力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导报记者发现,旅游、餐饮、购物、驾考,乃至微整形等,成为厦门考生们主流的消费方式。(7月18日《海峡导报》) 

  高考结束,孩子从高度紧张一下子进入大一种轻松的假期状态,这个时候,给孩子适度的奖励,让孩子适当地放松,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这却不能成为家长放松和放纵教育的理由。可是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而是抱着一种“补偿”的心理,鼓励孩子消费,以至于出现一些过度消费行为,这种现象不仅加重着家长的负担,也损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遏制这些准大学生过度消费,首先应该矫正家长错误的消费观。 

  这些准大学生历经十年寒窗,尤其是高中三年,更是在高压状态下度过,很多孩子为了高考,放弃了爱好,减少了休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如今高考结束,不管考的如何,孩子的努力都是存在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很多家长都会将暑假作为放松的阶段,不仅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主动鼓励孩子出去放松,为孩子消费买单。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也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孩子辛苦自然值得肯定和奖励,但是奖励却应该有度,注意方式方法,这种通过金钱去实现的奖励,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 

  首先,这种大手大脚消费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孩子错误的消费观,意识不到金钱背后的劳动和付出,不知道珍惜父母的艰辛,逐渐养成大手大脚,一掷千金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养成挥金如土的习性。对于孩子消费,家长首先应该加以规制,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明白金钱背后隐藏的父母的辛苦,培养孩子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应该有选择地支持。比如,什么东西应该买,什么东西不该买,家长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一些必须消费,应该大大方方地支持,对于一些当下不急用的物品,完全可以教育孩子缓缓再买。对于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物品,则应该和孩子沟通交流,讲明利害,达成共识,取消消费。通过这个过程来加强对孩子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让孩子学会取舍,科学合理消费。 

  虽然是暑假,但是对家长来说,这个时期也是重要的道德和素质教育时期。每位家长都应该意识到这种教育时机的重要性,一方面,仅仅抓住短暂的暑假机会,加强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加深亲情,采用科学的手段来引导孩子科学合理消费,学会理财,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消费为充实暑假生活,为大学做好准备,比如,可以购置一些大学生活必需品,可以购买一些书籍,通过阅读来充实暑假生活,这样岂不更有意义。 

  过度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孩子过度消费的症结在家长,要想遏制孩子的过度消费,必须首先矫正家长的消费观念。家长拥有正确的消费意识,孩子的消费自然就能够在科学合理适度的轨道上进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子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