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头条 >滚动新闻

科技报国红旗榜|王汉利:补链含氟高端材料,展现东岳科研担当

2021

/ 10/2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这款含氟聚酰亚胺是我们2019年研发的新型材料,是5G应用、柔性显示领域非常关键的材料,处于工程塑料金字塔尖位置,被誉为‘塑料黄金’,之前完全被美国、日本控制,我们基于东岳含氟产业链优势,从源头上解决了制约产品发展的材料单体问题,打破了国外垄断。” 神舟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汉利在神舟公司研究所指着一款新产品向记者介绍道。

  这只是神舟公司诸多高端含氟新产品的一种。神舟公司作为集团科技创新标杆企业,近年来通过不断地完善科研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力量与力度、深化与高校的合作,使公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科技创新成果:以神舟公司总工程师王汉利为项目和技术负责人,神舟公司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在含氟聚合物及其单体领域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一种用于太阳能背板膜的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和《锂电池粘结剂用偏氟乙烯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并在高端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国产高端材料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神舟公司能够从摸索起步到获得‘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能够从单一研发型公司进军高端含氟领域,能够从三个基础产品实现‘两个替代、系列产品的成功研发,以王汉利为代表的所有神舟公司科研人员功不可没。正因为此,神舟公司才有了更大的市场活力和效益。”神舟公司总经理王军说。

  顽强的学习精神让一名本科生实现到硕士和博士的转变

  “在王汉利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执着的学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同时也成就了神舟公司。”王军总经理对王汉利坚持在职学习的态度和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王汉利,作为集团首个本科生来到了化工公司,从事安全环保工作。2000年,集团着手延伸产业链,把目光瞄准“塑料之王”称号的聚四氟乙烯。王汉利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被选入项目从事工程、工艺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开始了3000吨/年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项目的建设工作。3000吨/年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项目的上马,是东岳产品从小分子到高分子的重要跨越,该转变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转变,更是对技术和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本质转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与外协工程师沟通交流中,不断让王汉利感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也充分认识到,仅靠学校学的知识,很难在技术和设备工艺上深入。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王汉利白天靠在项目现场,积极向外协工程师学习,晚上回家查找专业资料,强力充电,边干边学,并一直持续到项目投产。所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也在第二年聚四氟乙烯成功扩产6000吨/年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4年,集团成立神舟公司,王汉利被抽调到神舟公司,并在张永明博士的带领下,着手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及其配套单体的项目的研发及建设,并负责完成六氟环氧丙烷(HFPO)、四氟磺内酯、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等产品的小试及装置化工作。严格的工作环境及专业上的高要求,使王汉利越发地感到自己在化工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同时更深深的认识到“不学习提升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更好的理解专业,更敏感的捕捉行业信息”。此时此刻,骨子里本就好强的王汉利,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走“在职学习,提升学历”这条路。

  王汉利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大力支持。2004年,王汉利白天工作,晚上复习考硕士的各种课程,遇到棘手的问题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在研究。经过近十个月的努力,王汉利于当年11月份考入了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在职硕士,并且一学就是四年。然而,这四年间正好赶上了神舟公司三大产品集中上马,压在王汉利身上不仅有硕士各门功课的学习和考试任务,更有公司的项目建设、工艺调整、技术市场服务等艰巨的工作任务。“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看你怎么分配和利用。”为此,王汉利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学习和工作之中。没有了节假日和娱乐时间的王汉利,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办公室、实验室和自家的书房里,查阅文献、摸索数据,甚至出差路上也手不释卷,其学习和敬业精神令人赞叹。

  更让人赞叹是王汉利博士学位之路。从2010年9月份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王汉利在博士学位的学习过程中,更是坚持了九年之久。这九年也是神舟公司各产品产量放大、新产品层出不穷、公司大发展的时期。公司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管理、售前售后服务、博士研究课题及各种实验等错综复杂的任务一股脑地全部压在了王汉利的身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各方面任务,王汉利还把学业与工作相结合,将博士学习攻关课题选在了“气体膜分离”用特种含氟聚合物的研发上,并通过学习和导师的指导进一步促进了神舟公司“含氟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为了不耽误工作时间,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王汉利还将部分基础课程从大连理工大学转到了山东大学,并利用周末时间风雨无阻的坚持到校学习。学习最关键的时期还是博士论文的撰写。由于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多、工作环境不固定、经常出差等原因,很难找到老师。为了能够让老师及时辅导论文,无论老师在哪里,只要时间允许,王汉利就会立即乘坐高铁甚至是飞机赶到老师的工作地点,不论等到多么晚,都要找到老师进行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九年的艰辛付出,王汉利终于在2019年12月份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书。在领证书的那一刻,当老师感叹他得到在职博士学位不容易时,王汉利眼中的泪水再也没有忍住,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在读博士期间,王汉利还通过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的相关考试,在此基础上,王汉利还是坚持着探索及学习的习惯,用他的话就是“博士只是一个学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攻克科技难题,多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2009年,根据神舟公司发展需要,在王军总经理的支持下,由王汉利着手牵头组建了神舟公司研究所,并通过团队科研攻关和整合高校资源等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功能膜等方向,广泛展开高端含氟化学品的产业化研发项目,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杭州福膜公司生产太阳能背板膜所用的PVDF5130进口牌号,经常因为供货不及时、价格昂贵而影响生产。在杭州福膜与神舟公司联合攻关期间,研发人员吕秀芬、唐妮、杜延华等人在王汉利的带领下,与张鹏等车间干部员工一起,一遍遍的调整聚合配方,不断地提升后处理清洁度和加工参数,最终研发出了PVDF-206太阳能背板膜级新牌号,并在性能完全超越进口牌号,实现了进口替代。新的牌号,不仅形成了国内稳定的供货、提升了公司产品销量,更使杭州福膜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背板膜生产企业。聚全氟乙丙烯新牌号FEP-618因融熔指数高、流动性好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高温线缆挤出用材料,而相关专利被国外有关企业所垄断。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王汉利带领徐清钢、朱倩、候兴志等研发人员集中攻关,克服装备、技术、分析、加工评价等方面的困难,成功研发出了电子线级FEP-618牌号,大大提升了挤出速度,实现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因其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其制备技术却被国外所垄断。为了研制出质量最佳且广泛适用的可熔性聚四氟乙烯产品,王汉利带领候兴志、朱倩、韩瑞芹、徐帅等科研团人员历经8年攻关,在分子设计、结构优化、端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并在配方设计、条件设计、设备选型、清洁度控制等方面不断摸索,一举打破了国外对可熔性聚四氟乙烯产品制备技术的垄断,成功研发了线缆级、注塑挤出级、模压级、静电喷涂级等系列国产进口替代产品。2019年初,华为公司专门找到神舟公司要求提供美国禁运的生产5G天线用氟材料PFA(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接到任务的神舟公司科研团队成立了以候兴志、朱倩、韩瑞芹、徐帅、耿殿旭等为主要研发人员的攻关小组,在近一年时间内相继攻克了加工设备不配套、加工性能不稳定、分子量不够等问题,成功研发出了华为5G天线用材料HW-708C新牌号,得到了华为公司的认可。

  目前,神舟公司已经在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功能膜等研发上突破了一系列制备技术和工程装备技术,研发的太阳能背板用、动力电池用及水处理膜用聚偏氟乙烯(PVDF),高速挤出用、高附着力聚全氟乙丙烯(FEP、EFEP),高氟含及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FKM)、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聚三氟氯乙烯(PCTFE)、含氟聚酰亚胺(FPI)、氢氟醚(HFE)、全氟聚醚(PFPE)、含氟二酐(6FDA)、双酚AF(BPAF)等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和国产化替代,并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一致认可。

  在潜心做好研发的同时,神舟公司还广泛整合高校资源,进一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并联合攻关高端氟材料,实现更多国产化替代。2014年,神舟公司通过与大连理工大联合实施膜分离项目,解决了四氟乙烯尾气回收难题。2012年,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联合攻关完成了废水全氟辛酸的回收,实现了经济及环保效益双丰收。通过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研究院联合攻关,2019年8月份成功研发出了空军用全氟聚醚油,并实现了国产化替代。随着集团“621”泰山攀登计划的全面推进,目前神舟公司已经现已全面启动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合作,进一步进行高端氟聚合物、含精细化学品及含氟功能膜的研发,实现更多的国产化替代。

  紧盯前沿,布局神舟科技未来,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也给神舟公司每一位科技研发人员一个压力感和紧迫感。“在科技研发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紧盯氟化工产业前前沿,站在国家和行业角度,瞄准世界高端,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国产化替代步伐。”王汉利说。

  未来,神舟公司将继续从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功能膜领域研发方面布局科技研发。目前,在高端聚合物方面研发方面,已经全面展开对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聚三氟氯乙烯(PCFFE)、乙烯改性聚全氟乙丙烯(EFEP)、含氟聚酰亚胺(FPI)等含氟聚合物新产品的研发,以此进一步打破国外对该类产品的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在精细化学品方面也全面展开了以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六氟环氧丙烷(HFPO)等单体为原料的氢氟醚(HFE)、六氟二酐(6FDA)、双酚AF(BPAF)、全氟聚醚(PFPE)等高端含氟化学品的研发,进一步实现了含氟精细化品版块的丰富与延伸。另外,神舟公司还在太阳能背板膜、气体分离膜、柔性显示膜等含氟功能膜研发方面也是全面推进,以此不断提升公司含氟产品在新兴产业上的应用。同时,神舟公司还将通过结构优化调整,做强高端含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并形成产业化、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为企业形成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把更多高新产品补充到集团产品架构中,使集团在安全环保、社会价值、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得到快速提升。

  规划的实现靠的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为了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神舟公司一方面借助集团“621”泰山攀登计划的实施及集团研发平台的建设,广招科技研发人才,搭建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目前,神舟公司已经形成了81人的研发团队,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整套完备的加工评价试验体系,在做好产品开发的同时,也全面做好产业链应用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利用集团“赛马不相马”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给机会和平台,激励广大研发人员承担科研项目,攻坚新产品开发。同时加大科研管理力度,使科研团队更有效率。目前,神舟公司正对科研部门和中试化生产进行专业化整合,使科研和中试得以合理分开,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科研更高效深入,中试也能够更快落地。

  “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只要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各个专业人才都能够人尽其才,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研发成绩。”采访最后,王汉利深有感悟地说。 (记者 张艳 赵烜艺 通讯员 桓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瓴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