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尔开除4名午休员工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处理结果早就有了,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发酵,万能的媒体记者对海尔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挖掘。
01
海尔员工被105条规范“绑架”了
此次海尔“午休开除门”事件中,表面上看员工违反了所谓的规定,受到相应的责罚那也无可厚非,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嘛。
但是,横向对比一些大企业的管理制度,我们会发现,海尔的员工规范最多,多到让你难以想象。根据海尔集团发布的《海尔集团员工行为规范(试行版)》,员工违规事项多达105条。
而对比同行业的美的、格力,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对管理层的严格;比较之下,感觉海尔员工被死板的规范制度给“绑架了”。
图片来自pixabay
在海尔的员工规范中,代打卡、虚报考勤,将自己的工卡/门卡借给同事都被视为一级违规行为,均会被公司开除;还有员工因为请病假休息被按旷工开除的。
作为从书本上了解到海尔CEO张瑞敏的一代,想破脑袋也不会将他与“管理之神”联系起来,我所理解的管理核心是:最小的企业靠管人,大一点企业靠制度管理,大到一定程度就要靠文化来管理。
将多个海尔开除员工的事件联系起来,感觉海尔的管理哲学里没有人性化,所有员工都是它的“螺丝钉”,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氛围,很难想象员工会在这种氛围下拥有归属感。
每位员工不管你工作多少年,今天、明天抑或是谁也说不准的哪一天,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违法某条规则,然后就被开除了。
02
代人打卡、生病休息、
睡午觉统统要被开除
查阅了一下往期的消息,有三个案例值得拿出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案例是:海尔电冰箱公司的一名工作了15年之久的员工因为代同事打卡被开除,但这名员工一直兢兢业业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旷工行为, 也未给海尔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这名员工不服将海尔诉讼至法院,一审这名员工败诉,之后该员工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海尔胜诉。
第二个案例是:海尔一位女员工因先兆流产等原因向公司请病假两周,但没有获得公司批准,公司对她本人按旷工处理,总共扣除了800元工资,之后以违反员工规范为由将其开除。
这位员工也是不服,并提起诉讼,要求海尔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等,一审海尔胜诉。
不过二审进行了改判,二审法院认为,该员工因病请假休息,并非旷工,海尔应按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1240元,经济补偿4.5万余元。
这次海尔没那么走运,法律击败了海尔规范,虽然法律大于企业规则,即使没有法律常识的人也知道,可海尔还是闹到了法院。
第三个案例也就是“午休开除门”事件,按照海尔官方的说法是,4名被开除的员工属于在工作时间在公共接待场所休息,属于一级违规,听起来有理有据。
海尔按公司规范开除员工听起来好像蛮规范的一公司,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发现最大的问题就在这些规则里。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读书少,倒是古装剧、历史剧看了不少,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有一帮“祖宗之法不可违”的顽固守旧派阻挡着这个朝代最能干的革新者的改革步伐。
从尧舜禹开始到现在,哪个朝代不是最后毁在“祖宗之法不可违”。
如果历朝历代顺应社会发展,改改那些不得人心、不切实际的狗屁规范又何妨,要持续、要万年,那就必须在变化中求发展。
海尔也一样,守着那滑稽的105条规范不变,迟早也会灭亡,这不是诅咒,这是历史发展规律,也是企业发展规律。
别以为什么“管理之神”定的就不能改,无数教训在摆在眼前,海尔需要对自己进行初始化,只有重新出发才会获得新生。
03
流水线工人抱怨每天“累成狗”
以上的滑稽规范只是海尔冷漠文化的冰山一角,有媒体进一步挖掘海尔发现,海尔流水生产线上的员工流失率超过,通常半年就差不多换一茬,不过海尔也不担心这个,仗着这块招牌,招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廉价实习生。
正所谓,铁打的海尔流水的工人,奋战在一线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人只不过是海尔的“螺丝钉”。
根据媒体报道,海尔一线流水线上工人工作时间基本上长达12个小时,有时还需要处理不合格的机器,超过14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海尔的流水线生产管理是按照小组产量来与员工绩效挂钩的,每天下班时如果完不成任务,要么继续加班干,要么等着以完不成产量任务被扣假期。
一些员工反映,“睡起来就干活”、“吃完饭立刻到岗”这是海尔流水线的常态,每天都被“累成狗”,回到宿舍就想倒头就睡觉。
有意思的是这家曾被捧为中国管理典范的企业,不是按照岗位产量来计酬,实际是按照工作年限来发工资。
其实,神话了的海尔远远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优秀,最多是个体量型企业罢了!
04
海尔请放低傲娇的姿态吧,
3个海尔也赚不过1个美的
15年前,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要求腾讯CEO马化腾说服海尔CEO张瑞敏使用他的即时通讯软件QQ,结果张瑞敏不假思索就拒绝了马化腾。
现在,腾讯的市值超过了4000亿美元,是海尔的30余倍,曾经那个瞧不上眼的工具,缔造了难以想象的辉煌,而海尔却从当初捧上天的位置,落到了越来越靠后的位置。
横向对比一下,美的、格力后来居上,早就将海尔甩在了身后,论赚钱能力,3个海尔都赚不过1个美的,2.5个海尔都赚不过1个格力。
这些都可以根据它们的财报数据显示出来,根据今年第一季度三家发布的财报信息,海尔营收223.92亿,净利润8.67亿;美的营收383.51亿,净利润25.39亿;格力电器营收246.67亿,净利润22.54亿。
过去几十年,海尔被捧上天的滋生的那种傲娇,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麻痹着海尔的创新力或者进取心,曾经没什么名气的美的、格力依然成了冰箱和空调等行业的代名词,想到海尔也只剩下过去辉煌的回忆吧。
最后,也请海尔高层放低你的傲娇姿态吧!归零心态,重新出发也许会再次重塑辉煌,反之,用105规范来“绑架”员工,那终究也是个笑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uto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