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秋

2019-08-08 09:42:00来源:大众网作者:

  立 秋

  新蝉送暑声声嘶

  蛩虫唤秋恰恰时

  春华不拒夏雨润

  秋实何须冬雪知

 

  时节养生

  养 阴 清 热

  润 燥 止 渴

  早 起 运 动

  健 康 体 魄

  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称七月节,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首先带来的是天气的变化,从此由热转凉,再慢慢由凉转寒。“秋”就是指暑去凉来。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有“落叶知秋”的说法。"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因此秋季也是收获的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即立秋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五天后,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再五天后,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气候季节是根据“候平均温度”划分的,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是从立秋后第3天开始的。尤其是中国南方此时正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气温更加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首都北京一般是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需求都很大,此时干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因此,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大白菜和萝卜等作物。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

  立秋时节养生以“养收”为原则。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一时节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们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此时适当进补有必要,但不宜大补特补。立秋后食补要注意“增酸”, 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古时就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可以多喝豆浆,多吃苹果、葡萄等酸味水果;多吃新鲜的香蕉、梨、胡萝卜、莲藕、荸荠、核桃、芦根、银耳、百合、蜂蜜、芝麻等,既清热养血润燥,又能提高防病能力。秋天要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要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延年益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子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