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工作的重压下,人们愈加向往“诗和远方”。近几年日益火热的民宿,让人们那颗渴望返璞归真的心跳动的更有力了些。
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环境的恶化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的促进,生长在郊野、自然、田园的民宿,让忙碌的城市人有机会得一口喘息。
然而,当民宿情怀成为热门,涌进这一行业的却更多只是投机分子。虚打着“情怀”的门牌,实质瞅准了民宿的商机,用酒店的思维方式管理民宿,也只能算是一家“民宿”主题式酒店。真正的民宿又能有几家呢?所以,我们今天特地请来了中国室内注册一级设计师刘贵佳,开设了这一期以“国内民宿行业现状及发展”主题的专访会。
1.只要一谈到民宿,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情怀”。那以您的观点来看,“情怀”是民宿的最准确表达吗?
我认为,民宿是情怀+生意的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现在做民宿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有情怀,但是不懂做生意,真正开起客栈来就容易亏损、回不了本。毕竟空谈情怀是无法变现的。另一种就是地道的生意人,认为民宿是暴利行业,瞅准了商机往行业里挤。做生意看重回本是正常的,然而民宿讲究的是“认同经济”,追求慢节奏。急功近利的生意人天生与民宿的节奏相悖。
我建议凡是没做好心理准备的人都不要做民宿,其实民宿就是一个正常的生意。很多开民宿的人都很讲情怀,却忽略了民宿也是门生意,毕竟谁也不想开店天天亏钱吧。总而言之,想做一家盈利的民宿,需要规划得当,用情怀来把控客栈的装修调性和服务调性,用生意人的思路去控制好客栈的经营和管理,生意就会比预想的好做。
2.从经济角度来看,民宿设计应该更看重哪些方面?
现在的民宿,无论是以情怀的主观标准,还是无法实现的普世价值观来看,都过于笼统。民宿的评价标准可以用简单的经济标准来衡量。如果一个项目能赚钱,那就说明它能吸引客源,产品优质,也能够吸引人才。反之,如果自身不能维持长久盈利必然是糟糕的项目。当然经济的标准也包括如何省钱,像民宿的装修取材方面,我就偏好多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
匠,既节约了投资又可以回馈地方。
3.在民宿这一行业里,每年都会面临淡季经营的困境?您作为这行的资深设计,对这一问
题有没有什么见解?
据我所知。民宿经营难点一般有3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季节性导致的投资资本回收期较长,制约民宿发展。第二种是缺乏品牌认知,要靠大量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推广。第三种就是民俗的经济规模太有限,人力成本管控与服务质量难以平衡。淡季经营导致的入住率较低,一直是让民宿行业困扰的一个点。正常情况下,想让民宿保持盈亏平衡,每年的平均入住率至少5成。然而一到淡季,很多民宿甚至入住率不到2成。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有很多经营不错的民宿都找出了破解之道。一方面,他们努力提高服务品质推广自家民宿的口碑,不断营销品牌,保证基础入住率。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民宿通过开源,找到更多其他获利渠道,比如地方特色餐饮、特产、手工小件等。
4.您认为未来民宿设计的前景会是怎样的呢?
更真诚更自我更独特。民宿设计与酒店不同,民宿是有主人的,民宿是一种对主人生活状态和爱好的真诚分享,一定有很厚重的主人痕迹。因此在设计时,设计师不能过度参与去炫技。民宿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给天南地北的来客带去一份独特体验。好的民宿设计,应该从能量出发,而不是试图从气势上压倒大众。民宿的设计要具有能够震动心灵的真诚。这种真诚,可以见于吧台前的一曲轻弹、房顶开的一扇能透月光的天窗,也可以是一些质朴不加雕琢的摆件。设计不局限于材料或技术,任何东西的摆设都是看似随意但又恰到好处的。材质的原生性价值远远大过对其进行技术化的加工,价值和价格不对等,应是民宿可以存续,或不断催生的另一个因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姬慕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