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鉴水,如黛似烟的绍兴美酒

2018-09-20 15:56:00来源:作者:

  世界上有三大古酒,啤酒占一席,葡萄酒也算,还有一个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的便是黄酒了。商周时代,古人就开始大量酿造黄酒。黄酒产地很多,南方的糯米黄酒,北方的黍米黄酒,山东、湖北等地的大米黄酒,以及福建、江浙的红曲黄酒都独具风土特色。但是只要一提到黄酒,就怎么也不能绕开最负盛名的绍兴黄酒。而一提到绍兴黄酒,又怎能不提到稽山鉴水。

  图片4.jpg 

  与啤酒、白酒及洋酒相比,无数文人加持的绍兴黄酒显得自带风雅又别有一番味道。丰子恺的画笔离不开黄酒,众人喝酒场面尽在其中,为了一口绍兴黄酒,原本打算定居台湾的他也要回到内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即使再潦倒,喝一口绍兴黄酒也美滋滋的。

  聊黄酒,一定得聊绍兴黄酒

  纵观悠悠中华酒史,百酒争香,源远流长。唯绍兴黄酒独树一帜。传统的黄酒酿造一般会经过“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再发酵―压榨―煎酒―封坛—陈贮”的一系列过程。

  米——酒之肉

  大米分为糯米、粳米、籼米。糯米是最好的酿酒原料,质地软,酒中残留的糖分更多,绍兴黄酒便采用糯米酿酒,口感也更醇厚甜润。

  水——酒之血

  水在酒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浸米、蒸饭、冲缸都离不开它,水的酸碱度、硬度和矿物质含量直接影响到酒的质量。清代《浪迹续谈》里说,“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易地则不能为良。”这里所说的就是鉴湖水,稽山鉴水这款绍兴黄酒酿造用水就来自于此。鉴湖水汇集了会嵇山脉各处山泉,湖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冬天的鉴湖水不清不浊,不至于失去清气,也不至于使酒质地单薄。

  麦曲——酒之骨

  有米有水当然还要有酒曲了,绍兴黄酒里常用的是麦曲和酒药。选用红皮硬质小麦做曲,将小麦压碎后再压成方块状,这样在适当水分和温度下,小麦里的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好让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份,为发酵做准备。

  酒药——酒之魂

  酒药是黄酒酿造过程里的“秘密武器”,每个酒厂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这也是区别黄酒不同风味的关键因素。稽山鉴水的酒药采自绍兴本地野生植物辣蓼草粉和新鲜籼米,由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在制作时加水调和而成,每个技工对酒药把握不一,能否将微生物繁殖环境调到最佳状态也是一门独门秘籍。

  自古黄酒配蟹就是绝配,一小碗黄酒,驱寒暖胃。一大盆螃蟹,鲜美异常。蟹虽鲜美,但性寒属冷,多吃易伤及肠胃。而黄酒性温补,有活血热胃功效,加之黄酒有良好的去腥效果,吃的时候更觉鲜美。

  图片5.jpg 

  稽山鉴水绍兴黄酒匠心系列

  古法酿酒,最是苛求品质工艺。稽山鉴水绍兴黄酒匠心系列,秉承地道绍兴黄酒工艺,恪守时间孕育造化之律,细心雕琢每一道酿造工序,环环相扣,精工细酿,终呈珍酿一盏。

  图片6.jpg 

  (稽山鉴水100)

  图片7.jpg 

  (稽山鉴水300)

  图片8.jpg 

  (稽山鉴水600)

  稽山鉴水绍兴黄酒春秋系列

  绍兴黄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稽山鉴水绍兴黄酒春秋系列,追本溯源,承袭古法,还原绍兴黄酒古朴本味,饮之翩然舒适,回味无穷。

  图片9.jpg 

  (稽山鉴水·春秋)

  稽山鉴水绍兴黄酒唐宋明系列

  盛唐时期,中华文明空前繁荣,威震四方。绍兴黄酒亦兴于此。此后历经宋、明,得以长足发展,其酒艺愈发精进,香耀古今。稽山鉴水绍兴黄酒唐宋明系列,传承鼎盛时期精湛技艺,重塑绍兴黄酒繁盛古韵。

  图片10.jpg 

  (稽山鉴水·唐)

  图片11.jpg 

  (稽山鉴水·宋)

  图片12.jpg 

  (稽山鉴水·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姬慕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