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大众网
手机查看
荆少东,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4次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先进个人。石油工程建设勘察技术中心主任,石油化工协会岩土分会副会长,海洋工程环境研究与咨询分会副会长,国际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委员会委员。
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级优秀勘察奖5项、优质工程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优秀勘察奖21项;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有技术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专著1部、论文13篇。
9月14日,刚过完中秋节,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荆少东告别家人,又一次前往贵州织金,进行贵州能化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的勘察。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里唱的石油工人的工作场景,是荆少东25年扎根生产一线,走遍全国30个省市、300多个县市,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监(检)测工作的真实写照。
陆上工程勘察
挑战多种复杂地况
岩土工程勘察要利用各种勘探手段查明地质情况,是一门经验科学,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密切。为解决技术要求与野外实际情况相脱节的问题,荆少东经常盯在勘察现场,增加对各种复杂地层的现场认知能力。“在外勘测期间,只要有特殊的地质现象,我就一定要去看看,项目需要使用新的测试手段,我就抓紧时间弄明白其测试原理与方法,毕竟在现场学才能事半功倍。”长期从实践中学习的积累,让荆少东既有了丰富的野外勘探经验,又积淀了较广的知识范围,2005年获得了首批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等重点建设项目在内的大中型勘察项目105项。
岩土工程勘察对象相对多变,因地形地貌、工程类型、测试手段不同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对项目负责人要求较高。“要想取得超出别人的成绩,就必须多付出,对工作要有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的态度,同一件事情,别人做到八分,自己就要再努力一些,做到十分、十二分。”荆少东表示。
作为勘察专业总负责人,他带领中国石化6家单位完成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管道西起四川,东至上海,全长2203公里,隧道数量和长江穿越数量、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均为同类工程之首,是国内管道建设史上地质最复杂、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长输管道工程。工程中荆门——新郑460公里管线的勘测任务要求40天内提交初、详勘察资料,该区段大中型河流占整个项目河流穿越总量的1/3,勘测工作量大,重点、难点集中。荆少东合理调配各单位设备和人力资源,集中力量完成了制约工期的河流勘探。由于现场勘察与测量密切协作、优化作业,最终资料提交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5天,提交成果的质量、水平达到国内管道勘测的一流水平。
“川气东送管道积累了大量勘察基础资料、技术文件、安全与管理运行文件,为后期大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模板。”荆少东说,借助该项目勘察期间积累的经验,他带领团队还较好完成了普光气田地面集输工程、川东北——川西联络线工程等一批大型长输管道勘察的现场审核与项目的运行指导工作。其中“江西管道九江长江穿越”勘察,刷新了国内同等管径定向钻穿越长江最长的记录,在工程物探综合测试技术、水下溶洞探查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陕西永坪——姚店管道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黄土高原首个输油管道工程,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2万立方米储油大罐;“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全长837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制气管道工程。
海上平台勘察
不断跨越服务海工建设
海上油田日益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上产阵地,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优质的勘察服务是荆少东带领的勘察团队的重要职责。海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对勘察技术和施工能力要求更高,长于陆上勘察而去开展海洋工程勘察,如同“旱鸭子下水”,困难可想而知。依托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项目,荆少东率队克服施工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等困难,完成的“莱州湾防潮堤工程”,是首次在软土区建设的大型防风暴潮体系,确保了莱州湾的油田生产安全;“孤东海堤加固及保滩促淤”勘察,在工程物探综合测试技术与工程钻探、原位测试综合分析、土动力学特性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老168块新区进海路及海油陆采平台工程”,是环渤海最大的人工岛,首次在渤海湾地区海域采用海上静力触探测试;“青东5块新区产能建设人工岛及进海路”则首次采用了重型动力触探检测海上碎石桩……
海上油气开发勘察及防潮堤、进海路、人工岛等项目的完成,为勘察团队从滩海走向浅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荆少东带领团队开辟新领域,走向新赛场,开始海上移动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从勘察外业入手,长期驻守海上勘察现场,克服艰苦的作业环境,攻关浅海工程钻探工艺,实现了船舶搭载工程钻机作业水深从5米到30米的跨越。”他带领团队不断提升勘察成果精度和作业效率,创新了静力触探工艺,发明了“水上静力触探防护导向器”,海上CPTU测试深度达到海床下50米,再一次实现跨越。
插桩计算是海上移动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的核心,也是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通过深入理论学习和现场施工数据采集,荆少东创新插桩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度较以往有大幅提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开展了‘埕岛油田海上平台插桩地质信息分析与评价系统’科研攻关,系统研究了海上移动平台插桩过程中土层的破坏机理,建立了埕岛油田自升式平台插桩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以往平台插桩计算偏差较大的难题。”荆少东介绍,科研攻关的同时,完成了国家863子课题“数字海底胜利埕岛油田海底信息数据库”的“工程地质数据库”建设工作,填补了渤海海域海底信息数据数字化处理和集成的空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台场址勘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底浅地层剖面探测、海上静力触探测试等海洋综合勘察技术。
海洋不同于陆地,海上勘察最大的敌人就是安全。根据海上勘察特点,荆少东总结了“六不十二要”特色安全做法,并制成警示卡发给现场作业人员。除了定期开展海上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他还经常深入现场督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以最高最严的标准抓安全,确保了海上勘察的安全发展。
“技术创新+”
高技术引领高质量高效益
一项项业内记录的创造,一个个项目的圆满完成,没有捷径,只源于加班加点的钻研。荆少东带领团队钻技术、研设备、做试验、克难题,不惧失败,不断探索创新,以“技术创新+”引领勘察业务向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实现了勘察业务持续优质发展。
不论陆地还是海上勘察,现场第一手数据的质量是最终成果的直接保证。在工程物探野外测试过程中,荆少东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单点数据与单点多次数据经过详细比对,确认为有效信号并分析极差及变异系数无误后,才能被录用。“在福建海西LNG管道项目的隧道勘探中,因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较大,他带领我们在深山灌木丛中钻进野猪趟出的臭气熏天的泥水小道,一点一点沿着隧道轴线布线,当测放完最后一个点钻出灌木丛,挂在脸上的除了泥水、汗水,还有无以言表的泪水,已经无法辨认谁是谁。”说到野外测试数据的由来,团队成员记忆犹新的可不止这一件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荆少东精雕细刻的探索下,他带领团队完成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划分深大隧道围岩等级技术”2016年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石化油服科技进步一等奖;“岩溶探查物探技术研究”对危害工程建设的岩溶进行定位和三维空间探测,在新气管道、川气东送工程中完成山岭隧道、长江、黄河穿越工程物探测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主编《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行业标准,主持研发6项行业物探专有技术,1项软件著作权及1套应用型软件,大大推进了物探技术在长输管道建设中的应用。在国内无成熟标准、方案可参照的情况下,完成直径100米,单罐容积15万立方米储油罐孔隙水压力、钢筋应力、地基土变形等3个课题研究,撰写《大型浮顶油罐地基监测及处理技术措施》专著1部,形成专有技术1项,为国内大型储罐建设积累了经验;“长输管道地质灾害评价预警技术研究”解决了管线地质灾害预警难题,形成了管道安全预警的示范案例。
顽强坚韧
不畏险恶投身抗洪抢险
无论是输气管道、输油管道,亦或储油大罐,勘察、施工之外的检测维护,同样是荆少东及团队的职责所在。
2016年7月,长江流域遭遇300年一遇的持续降雨,川气东送管道武汉段被洪水淹没,存在上浮断裂风险。灾情就是命令,荆少东与团队顶烈日、战高温,深入现场实地勘察。“洪水淹没区是血吸虫病重点防疫区,作业区水深2—4米,淹没区的农田、村庄形成的连片水域与北侧的张家大湖、沉湖连成一个面积约614平方千米的水域,轻微对流天气在短时间就会形成较大风浪,但作业船抗风能力较弱。”荆少东说,现场环境险恶、突发应急情况复杂,作业水域四周热浪腾腾、闷热潮湿,“在工服外还要穿救生衣,汗水都聚集在胶鞋里,一天下来,人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身上起满了痱子。”
面对不利的天气条件,勘察小组从作业过程控制、突发恶劣天气处置、人员落水自救、发电设备漏电保护等方面形成了8项风险因素识别清单,制定严密的安全作业方案、突发事件处置措施,确保非常规水域勘察作业安全。长期高温工作,人员乏累,机器也时常“罢工”,风浪成了最不利的作业条件。水上管线探测采用雷达配合作业,冲锋舟作业的难度很大,探测一个点需要来来回回多次,荆少东与团队成员想方设法确保探测仪的信号明确、稳定。为完成数据采集,他带领6名党员抢在先、冲在前,白天和大家并肩作战,晚上研究制定抢险方案,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一两点钟,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睡眠无法保障,能够在车上眯一会儿成了他最“奢侈”的渴望。
从7月12日接受命令紧急出发,到28日全部安全撤回,荆少东与团队奋战17天,成功处置了一次严重的管道应急事件,取得抢险工作的胜利,确保了国家能源大动脉的畅通。
抓党建 塑团队
打造“鹰雁”勘察文化
勘察作业都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项探查任务,荆少东按照党员覆盖班组,班子成员、支部委员覆盖党小组的配置原则,加强班组和党小组“两个小组”建设,打造了有凝聚力、有执行力、有创新力、有竞争力的“四有”班组。
“结合业务发展需要,每个班组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专业主攻方向。同时开展‘导师、党员双带徒’活动,通过传、帮、带,实现业务水平与企业文化‘双培养’。”荆少东针对勘察外业风险高的生产难点,组织开展党员“亮承诺、比安全”活动,选择重大项目按党员样板项目运行,实行“安全、效益双考核”,使全员树立了安全生产是最大经济效益的理念。“先后完成的甬台温管道、广西LNG、新气管道选址等几十个重大勘察项目,无安全事故发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说。通过优秀思想、规范管理、文明行为的点滴积累,荆少东在团队内部培育了以“艰苦奋斗的拼搏文化”“勇挑重担的成才文化”“目标一致的协作文化”和“规范管理的秩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勘察“鹰雁文化”,提升了团队向心力。
在夯实软实力的基础上,荆少东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陆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主持开展资质升级和扩展工作。先后完成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和工程测绘甲级资质换证,新增地质灾害、航测与遥感、海洋工程勘察等7项资质,使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为中石化资质最全、业务范围最广的勘察单位。
“作为一个勘察人,担起这份厚重而艰辛的工作,要有胸怀无限,丈量天下的情怀,和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的豪气。”荆少东所说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他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广阔无限的山川河流为人生底色的担当与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