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1专题 >科技报国红旗榜

王海明

2021

/ 06/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王海明,菏泽市林业局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森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先进个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省林业系统工作三等功、全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美国白蛾防控先进工作者。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六届山东科普奖、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菏泽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菏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第十四届感动菏泽年度人物。
  人们都喜欢把啄木鸟叫“森林医生”,是因为它每天能吃掉大约1500条天牛、吉丁虫、透翅蛾等害虫。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以啄食吉丁虫90%以上。
  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菏泽市林业局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王海明就是鲁西南平原的一个“森林医生”,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执着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事业,开展森保科研和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誉为“平原森林的啄木鸟”,为林业事业和生态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守一线调研

摸清病虫害“家底”

  “菏泽是林业大市,由于树种比较单一,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各种病虫害此起彼伏。”讲到病虫害防治,王海明举例子、摆数据,哪一年菏泽发生过什么虫灾?怎么防治的?他都一清二楚。他办公桌旁的窗台上摆放着许多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的都是各种病害虫害标本。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会给森林带来触目惊心的侵蚀甚至毁灭性的灾难,为了遏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王海明努力了三十多年。“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坚持在一线,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各种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这些年来,每个周末,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到郊区林地转一转。”
  王海明说的“转一转”,听起来轻描淡写,却是他多年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从单位或家里到达林地,穿梭在林间观察树木生长状况,及时了解各种病虫动态的坚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他养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习惯,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早晨在树林里观察研究,能发现许多重要病情。”他表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林情调查,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也是普查的黄金季节,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由于菏泽开发区和高新区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为确保普查工作的完整性,摸清有害生物家底,他经常双休日不休息,5点多就起床,带上相机和普查工具,头戴草帽,跑林间蹲地角,一查就是半天。常年以来,一瓶水两个馒头是他野外调查的饮食标配,饿了就啃两口馒头,渴了就喝一口水,至于顶烈日、踏泥泞以及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则是他的工作常态。
  昆虫的身体一般较小,要拍的清晰,就需采用微距摄影,聚焦很有难度,且稍一靠近,虫子就可能飞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连拍很多张,确保保险系数。“2016年8月份,在一片小树林发现了很多昆虫,我异常兴奋,就拿起相机,屏住呼吸,不停地拍照,后来感觉身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胳膊上、腿上有几十只花蚊子,个个都喝饱了血,但一想到收获这么大,心里就充满了喜悦。”王海明笑称自己患了“职业病”,连晚上出去散步,遇到金龟子、蝼蛄之类的夜行性昆虫,都要捡起来用纸包好,第二天再拍照。平时去林间调查,只要发现病虫害,他都随时用相机或手机拍下来。近年来,他调查到的病虫种类已达400余种,拍摄照片7000余幅,发现国内新种3种。
  野外调查非常辛苦,有时也会遇到危险。“有一年夏天我去西城赵盘石村树林查看一种新型杨树病虫害,一直仰着头走着观察,感到脖子酸了,低下头一看,发现前面竟然是一口5米多深的废井,当时就被吓出一身冷汗。”王海明说,由于病虫害大都发生在夏季,冒着酷暑在林间调查、被蚊叮虫咬更是家常便饭,“前年7月我去调查病虫害时,在一片树林里拉下一个树枝,好几只黄刺蛾幼虫掉到胳膊上,由于幼虫有毒刺,导致臂上起满了疙瘩,疼痛难忍。去年8月采集柳树病害标本时,不慎捅了马蜂窝,被蛰得眼冒金星,脸和头肿了两天。”

精工细雕

决胜森保科技制高点

  “杨树细菌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生物灾害,发病多集中在丰产林,每年4—10月发生,7—8月高温高湿季节是发病盛期。”2006年8月,王海明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来到林地里。发现许多杨树有不同程度溃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杨树溃烂越来越严重,威胁幼树生长和存活,就怀疑这是一种新型杨树溃疡病。经过林间调查,王海明发现该病害在菏泽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危害严重。“树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大面积连片单一的杨树丰产林,也是病害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他分析。
  在对菏泽市面调查的基础上,王海明重点选择牡丹区西城区和北城区有代表性的林片,设标准地定点定时系统观测、调查病害的发生程度,记载发病始期、高峰期、终止期和不同时期病害的表现症状。“2—20年生的幼苗、幼林和成林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溃疡腐烂型和肿胀型症状。溃疡腐烂型表现为危害的树木在茎干上引起树皮开裂、并从开裂处流出大量汁液,引起树干韧皮部局部坏死、皮层腐烂,导致生长衰弱,树干畸形,木材变色,溃烂严重时可造成树干风折,引起树木病部以上死亡或侧枝死亡,甚至全株死亡,肿胀型主要危害幼树小枝,上述两种危害症状直接影响了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开展病害的早期检测对于病害科学防控十分必要。王海明与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组成课题联合攻关组,主持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杨树重大新型病害-细菌溃疡病(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的检测及综合控制关键技术”,经过7年科研攻关,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单位有关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一致认为,项目阐明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建立了病害损失估计模型,研制了适用于田间快速、简便、灵敏的LAMP和ELISA检测技术,集成了以抗病树种选择、栽植模式构建和生物源农药喷施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病害早期检测、灾害损失评估方面有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9年6月,山东省地方标准《杨树细菌性溃疡病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防控技术规程》在济南通过专家评审,从标准适用范围到主要危害特点及其发生规律、防控措施都做了详细说明,主要起草人就是王海明。按照王海明的方法,运用早期快速检测预警技术,以抗病品种选择、营造混交林、合理栽植密度等林业栽培技术和防控媒介昆虫为主导,环境友好型药剂防治为辅助,可以实现对该病害的绿色防控。

推广防治技术

当好森林卫士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并不是王海明遇到的第一次严重病虫灾害。1987年,大袋蛾虫灾在菏泽开始大面积暴发。王海明系统观察大袋蛾的生活习性,摸索掌握其发生规律,之后进行防治试验,大力推广根基打孔注射内吸剂防治技术,与同事开始了一场长达6年的歼灭大袋蛾攻坚战,经过艰苦努力,虫灾基本被扑灭,累计防治泡桐1000余万亩次,确保了桐木生产基地的安全。
  2000年前后,春尺蠖陆续在菏泽各县区暴发成灾。王海明主持承担了“春尺蠖测报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摸清它们在菏泽的发生规律,建立了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式,积极试验并推广烟雾机防治技术,取得“烟到虫除”的良好效果,解决了林农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生产难题。有第一手资料的支撑,王海明的防控技术和科研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并完善,不但屡次圆满完成承担的课题,还完成了24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论文38篇,其中国际级3篇、国家级20篇。
  2009年5月,菏泽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疫情,灾情就是命令,王海明和同事立即投入阻击美国白蛾的战役中。为了控制疫情,观察习性,研究防治措施,他连续几天没回家。“自古忠孝难两全,当时恰逢老母亲身患重病在成武老家住院,由于深知美国白蛾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十多天后疫情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才来到老母亲的病床前。”
  令王海明内疚不已的,不只是没能及时侍奉至亲,还有对妻子的愧疚。“2016年5月,岳母在鄄城县出了车祸,急需动手术,她的另外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身边没人陪护,妻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当时正值筹备召开全市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现场会,我只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既要准备会议材料,又要向领导汇报协调,还要察看现场,王海明连续四天去了郓城,每天晚上10点多才能到家,第二天一早爬起来赶写材料。经过他的积极筹备,菏泽市政府在郓城县召开的防治现场会圆满成功。
  针对美国白蛾防治,王海明还策划并实施了飞机防治和各种地面防治措施。同时配合科技下乡、专题培训、技术咨询、现场观摩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春尺蠖、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知识,连续多年将春尺蠖、美国白蛾虫口压制在不成灾的水平,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全市11个县区推广应用“杨树主要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技术研究”成果,重点进行飞机喷药作业,有效杀灭春尺蠖、美国白蛾幼虫。2010年以来,菏泽累计飞防美国白蛾1500余万亩次,间接经济效益10亿余元,实现了“有害不成灾、有情不暴发”的目标,巩固了绿化成果。

做好科普宣传

将“绿色事业”进行到底

  为了提高群众对森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防治能力,王海明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森防知识,创新服务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广泛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知识等专家技术讲座,近年来,先后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26期,科普讲座15期;
  精心筹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等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展出标本、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彩色图板、散发明白纸等形式,提高广大市民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意识;
  向报刊杂志提供森保科普稿件,特别是《菏泽日报·农民之友》周刊创刊后,他先后在“专家提醒”“种植技术”等版块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该周刊85%面向农村,起到了良好的技术辐射作用;
  根据不同病虫的发生动态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况预报,介绍防治技术,推广防治经验,有的放矢地指导群众开展防治;
  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防治技术,普及森防知识,解答群众的技术咨询,发放森防知识小册子3000余本,防治技术明白纸6万余份;
  利用《菏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辟的“专家在线”等栏目,为林农果农解难答疑,指导群众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在《中国森防信息网》《山东林业信息网》发表科普文章200余篇;
  在东明黄河、单县浮在龙湖、曹县黄河故道等湿地公园筹备建立湿地科普基地,其中东明县五里河湿地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栏目广泛宣传有害生物危害的严重性,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病虫的发生时期提醒广大林农、果农开展防治。先后在《金土地》栏目做“专家技术讲座”36期,在《田园风》和《希望的田野》栏目录制有害生物防治节目28期。他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卫生室”,经常会有农民来向他“求医问药”,谁家的树得病了,就会拿来两片树叶问诊。王海明会仔细观察手中的树叶,询问树木病情,像医生一样为树木开出药方。病虫害多发季节,他的手机几乎成了“百姓热线”,每天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
  通过卓有成效的科普宣传,菏泽森保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营造出自觉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生命不息,啄虫不止的敬业态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求是境界;扎实勤恳,精准深刻的工作作风;忠诚奉献,不求回报的仁厚品格;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王海明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护卫着森林,奉献着心血。“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既然选择了这份绿色的事业,就应该执着坚定,一往无前。”王海明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瓴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