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1专题 >科技报国红旗榜

苏建军

2021

/ 06/1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苏建军,男,1962年出生,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现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电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双学士学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工作。2005年8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1月,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取得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多项资质资格,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电力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又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我从事电力工作36年,从生产一线到技术管理岗位,一路走到现在,一直觉得这份工作很神圣,为社会送去光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山东电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苏建军对记者说。
  今年是国网山东电科院成立65周年,谈及电力科技创新工作,苏建军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感触颇深,“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要攀高峰与接地气相结合,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基础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注重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紧跟国家发展和电力发展新形势、新需求。”

创新,从0+1到100+1

  36年,弹指一挥间。1983年,苏建军自原山东工学院毕业后,分配进入电力系统,先后在济宁供电公司、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德州供电公司、电科院等任职。
  “当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上百废待兴,电力工程十分繁忙,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电力建设中去。”回忆起生产一线的那段激情岁月,苏建军仍十分激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他得到领导和师傅们的理解与支持,成长为济宁供电公司负责生产的副局长。
  在现场工作中,苏建军在把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围绕技术的应用和水平的提高,尝试进行创新。在此期间,他首创的安全全家福活动、变电站无人值班集控管理模式等在全省推广。
  “0+1是创新,100+1也是创新。要鼓励年轻人创新,创新并不高深,只要有提升就是创新。”从生产一线一路走来,苏建军深知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以问题为导向,从点滴做起,厚积而薄发。
  1999年,在济宁工作期间,苏建军成为国内最早参与电力机器人研发的一批人。“当时大家还在质疑机器人有啥用。到2008年,我们研发的电力机器人已经实用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我们的技术全球领先。2016年,山东电科院承办了世界电力机器人大会,并由我们负责制定电力机器人的国际标准。”
  苏建军带领科研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瞄准方向持续发力,研发的“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研发的“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成果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已经形成变电站巡视、线路巡检、隧道巡视等系列产品。

科技工作要种好树,更要养好土

  “科技创新就像‘种果树’一样,确定好方向,就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战略定力,持续往这个方向努力突破,这就是我们核心的、独创的东西,买不来的。”谈及电力机器人研发过程,苏建军提到一件印象深刻的往事。
  2000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去日本九州电力考察,发现他们的燃料电池从1975年开始研发,整整5代团队,坚持25年在做这一件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科技工作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磨一剑,这就是科学家精神。在国内,我们需要培育这样的科研土壤。”苏建军说。
  走上管理岗位,苏建军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坚持创新导向、成果导向,为科技创新营造了优良土壤。超高压公司工作期间,探索汇集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的运检专业一体化模式,保障了山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打造了超(特)高压电网“大检修、大运行”的山东样本;获得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荣获世界首次±66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德州工作期间,在城市版核心区配电自动化、95598营销集约化、京沪高铁保电、县公司ERP等上级重大试点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先行典型经验。在山东电科院工作期间,提出“支撑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实施与上级部门“无缝对接”工作机制,业务支撑更加精准高效,有力支撑了山东外电入鲁特高压工程高质量建设,特色做法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对于科技成果,苏建军认为,“研究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转化成产品进行应用推广。”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科技项目源于生产,又应用于生产”,培育了鲁能智能、鲁能软件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并大力推进创新创效,“动态大气腐蚀地图技术”国际独创,在国网系统全面推广;带锈涂料将钢构件防腐维护周期由5年提升至15年以上,已在山东、福建等30多项输变电工程中成功应用。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回顾苏建军36年电力生涯,这也许是最好的总结,也是他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期许与忠告,“支撑为本,创新为魂。我们要紧跟国家发展和电力发展新形势,在科技创新上重点突破,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政府提供坚强的支撑,发挥电科院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新时代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瓴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