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2020专题 >科技频道 >IT互联网

“三链”融合协同发展,威海争当产业现代化排头兵

2020

/ 12/26
来源:

威海新闻网

作者:

手机查看

  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产业是发展根基。

  威海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威海市委关于制定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在产业现代化方面争当排头兵”这一目标,在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海洋强市战略等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全力推进产业现代化,提升现代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产业始终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七大产业集群和10条重点产业链正在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展望“十四五”,我市把实现产业现代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部署。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把产业现代化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来安排部署,这是我市面对当前和未来复杂局面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市一以贯之抓产业、促发展的决心不变。”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邓勇说,“在产业现代化方面争当排头兵,就要紧抓制造业这个核心,围绕区域优势、聚焦强势产业、强化对韩机遇,重点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条和优势企业群体,在‘双循环’格局中实现优势更优。”

  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突出制造业这个核心,持续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会的一系列部署,让我市制造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立足十个优势产业链,我们将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条。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每个产业的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市工信局局长乔新跃说。

  实现产业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是重要关键词。全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度融合、协同发展进行了系列安排部署。“制造业的稳定与发展,源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了发展壮大制造业,必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细化、复杂化。”市委党校副教授付晓梅表示,我市七大产业集群要通过强链补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同时要巩固集群内企业根植性,从而保证产业链安全,强化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实现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更有核心竞争力。

  作为七大产业集群之一,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在我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28家。“根据全会部署,我们将充分依托链主地位龙头企业和碳纤维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平台,着力突破碳纤维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加强碳纤维高速纺丝、低成本化技术、高强高模碳纤维及预浸料的研发,加速下游制品开发及产业化,拓展延伸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链条。”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专班牵头单位分管负责人张愈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更加突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这让百合生物总裁助理张军杰备受鼓舞,“我们正在推进新型海洋功能成分饮料、口服液智能工厂项目的建设,预计明年实现全面投产。投产后,产品将从原有的几十个增加至200多个,带动产业链向全领域延伸,实现从产量产能到规格品类的全方位升级。”

  在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

  海洋是威海最大的特色,也是威海发展最大的潜力,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全会提出,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局长邢海文表示,将以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为统领,聚焦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示范试点、创新平台和产业集群,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威海样板。

  威海市海岸线绵长,海岸海洋资源丰富,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打造海洋产业创新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统筹优势,突出特色,威海市高效推进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打造全国首个浅海海洋综合试验场,并借此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

  环翠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围绕海洋创新创业,将重点打造好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这一海洋产业载体,全面提速蓝贝海洋科技展览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机构建设,形成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海洋经济向高端化迈进。

  传统渔业曾经是我市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面对“十四五”规划,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必须做好这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实现我市由渔业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对此,全会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对全会提出的“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开发利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深有感触。他表示,将在海洋食品、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等产业上下功夫,围绕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打造新经济产业集群,向产业现代化方向继续发力。

  结构良好的海洋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港口支撑。同全省其他港口相比,威海港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更加广泛。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也是全市“十四五”发展的必然要求。

  “借助一体化发展契机,‘十四五’期间,威海港将海向开航线、扩仓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积极推进‘四港联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全面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打造全市近洋贸易的桥头堡。”山东港口威海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连伟亮表示。

  对于全会提出的“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邢海文表示,将重点做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平安海区等示范区建设,探索率先开展蓝碳交易试点,打造碳中和、负减排的海洋样板。

  更加精准高效聚集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600家,“1+4+N”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扩容,创新在我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愈发突出。面对全会“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安排部署,威海市将如何深化认识、持续发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在付晓梅看来,在科技创新中,首先要更多地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使资金更多更好地向基础研究倾斜,以逐渐强化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能力。

  多年来,威海市持续培育创新优势,“1+4+N”创新平台体系“加盟店”已达到16家,汇聚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共同发展。全会提出,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更加精准高效聚集创新要素、人才资源。按照这一部署,集聚了企业、高校、院所等主体力量的“1+4+N”创新平台体系面临着无限可能性。

  威海市科技局局长王厚全表示,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水平,遴选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培养引进用好科技创新人才,持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作为创新平台体系的4大平台之一,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目前已对接各区市、开发区项目386个,成为我市创新体系的典型代表。“我们将积极发挥科研及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撑,为产业提供更前沿的方向引领,让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闫聪

相关推荐 换一换